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列第一
2023-02-21     来源:艾瑞深网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147所高校先后跻身第一轮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高校、用人单位、考生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研究人员等迫切需要客观、全面的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展状况。2022年10月,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正式推出“大学360度全景数据平台(公益)”,旨在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提供参考,从第三方评价角度助力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以来,中国哪些大学的科研建设成效最高?哪所大学的学术水平最高和科研贡献最大?

2023年2月21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大学360度全景数据平台(公益)”最新公布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和2023中国大学科研成果排名。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问鼎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冠军,是国家“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术水平最高、科研实力最强、科研建设成效最显著、科研成果质量最高的大学,是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施有组织科研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其中,2016-2022年,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排名中,北京大学研究实力最强和学术水平最高,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首位;中国人民大学第2,复旦大学第3,清华大学挺进前4强,武汉大学第5,华东师范大学跻身前10强。

在自然科学学术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科研实力最强和学术水平最高,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冠亚军。浙江大学第3,上海交通大学第4,华中科技大学表现强劲,挺进前5强。哈尔滨工业大学进步较大,挺进全国前6强。

引人关注的是,在上榜全国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广州大学位列2023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前3甲,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问鼎2023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 前3强。上述双非高校是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有力竞争者。

最新发布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旨在从第三方评价角度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科学研究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科研成果是衡量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科研成效、科研贡献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指标,是影响中国高校办学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学术水平的最核心指标。

自2003年起,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连续20年发布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已发展成为中国具有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参考价值和创新力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2020年10月,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针政策为指导,首发“校友会中国大学学术排名”,旨在为社会了解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提供参考,从第三方评价角度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突出评价中国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科研实际贡献和科研成果质量,引导中国高校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生出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扎根中国,解决中国问题,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世界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级科研奖励(占40%)、省部级科研奖励(占25%)、国际科研奖励(占10%)、高水平论文(占10%)、图书著作奖(占5%)和专利标准奖(占10%)等6大一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中反映2016-2022年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科研贡献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体现中国高校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贡献。

与2020年相比,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今年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入选著作、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等评价指标。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评价对象为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本科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未纳入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评价。评价指标数据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第三方权威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等对外公开的权威数据与客观数据。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两类榜单进行公布,对中国高校实施分类评价,引导特色发展。

北京大学雄居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中国人民大学蝉联亚军

“双一流”建设以来(2016-2022年),哪些中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水平最高?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水平最高,总分为1388.70分,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冠军;中国人民大学1197.36分,居第2;复旦大学901.33分,居第3;清华大学838.44 分,跃居全国第4名;武汉大学756.54分,居第5;南京大学747.54分,列第6;北京师范大学719.46分,居第7;浙江大学683.46分,列第8;南开大学462.78分,居第9;华东师范大学438.44分,居第10。

清华大学雄居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首位,华中科技大学稳居前五强

清华大学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水平最高,总分为1747.92,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冠军;北京大学1107.02分,居第2;浙江大学1078.34 分,居第3;上海交通大学956.58分,列第4;华中科技大学811.95分,稳居第5;哈尔滨工业大学615.19分,列第6;武汉大学563.93分,居第7;西安交通大学532.84分,列第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10.59分,居第9;东南大学506.28分,双一流建设以来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再次挺进全国10强。

大多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术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部分高校跌出全国200强

与2020年榜单相比,大多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排位有所提升。原因在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由于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经过几年的重点建设,“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引来国家和地方更多投入和政策倾斜,形成良性循环,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大部分高校科研实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有组织的科研中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如地域劣势明显、地方投入不足,难以培育和引进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实力的顶尖人才,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思路出现偏差,科研工作规划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个别“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的全国排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如安徽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跌出全国200强,表现远逊于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统计显示,在最新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中,双非高校全国排名普遍下跌。在最新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中,全国仅有33所非“双一流”高校挺进全国100强,比2020年榜单少了6所高校,且全部未能进入全国前30强。在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中,全国有21所非“双一流”高校跻身全国100强,比2020年榜单少了3所高校,双非高校也集体跌出全国40强。

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雄居2023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冠亚军

双一流建设以来,哪些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研建设成效最高?榜单显示,在最新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上榜的双非高校中,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实力最强,位居全国第34名、第38名,雄居2023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冠亚军,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分列第3至第7,跻身全国前50强。这些高校是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有力竞争者。

昆明理工大学问鼎2023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冠军,首都医科大学挺进前3甲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昆明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实力最强,表现最突出,超越部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位居全国第42名,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双非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首位。江苏大学第2,首都医科大学第3,扬州大学第4,挺进全国前50强。南京工业大学居第5,燕山大学列第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7,河北医科大学居第8,山东农业大学列第9,广东工业大学居第10名。上述双非高校是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有力竞争者。

总体来说,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尽管表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使得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国家“双一流”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少数获得地方政策和财政重点支持而且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进步较大,由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滚动确定,并非终身制,对于“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排序处于较后位置的高校来说,不进则退,会退出双一流建设名单,因此个别特色鲜明的双非高校在第三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竞争中大有机会。

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进一步突出“双一流”建设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提升科研质量和竞争力,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市场卡脖子问题展开有组织的科研,凝聚自身有限宝贵的人力财力物力,深耕细作,勇攀高峰,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今后的国家“双一流”建设中赢得一席之地。

附: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评价指标体系